首 页>安康文明网>新闻动态>图片新闻 > 正文内容

温暖2018:一位新华社记者镜头下的相爱相守

2018-12-29 00:00 来源:
字体大小:【

旧岁即辞,新年将至,时光流逝在每一个匆匆而过的日子里,许多瞬间在时光中慢慢褪色失去痕迹。幸运的是,在新华社摄影记者刘潇的镜头下,我们还能看到那逝去时光中让人动容的相爱与相守。

【嫁给爱情 相守一生】

 

杨国华(右)和黄玉滋在一起(3月28日摄)。

1970年,陕西平利青年杨国华在参加当地电站建设时,遭遇塌方成为高位截瘫的残疾人。但是他没有气馁,在病床上自学书法、文学、法律、雕刻,成为当地远近有名的人物。

1979年,20岁出头的黄玉滋得知杨国华的情况后心生怜悯,便同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去他家聊天、下棋。时间久了,黄玉滋对聪明坚强的杨国华有了爱慕之情。面对突如其来的爱情,杨国华首先是拒绝的,但黄玉滋坚定的态度让杨国华下了决心,两人于1980年腊月领取了结婚证。天不负有情人,两人一起努力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养大了一双儿女。

新华社记者 刘潇摄

(采访结束半年后,杨国华老人因病逝世,但是他与爱人黄玉滋的爱情故事依然让人羡慕。)

【“赶不走”的爱人】

孙庆勇、李丛玲夫妇在一起(8月15日摄)。

因为一场车祸,陕西宁陕县村医孙庆勇在22年前成了高位截瘫的残疾人,20多年来,孙庆勇无数次想让妻子李丛玲离开,换来的却是不离不弃的陪伴。

1990年,在宁陕县广货街镇沙洛乡卫生院工作的孙庆勇,与同在卫生院工作的李丛玲结婚。婚后生活幸福美满,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然而1996年的一场车祸,造成孙庆勇高位截瘫。面对卧床的丈夫和4岁的儿子,李丛玲毅然担起照顾丈夫、抚养幼子的重任。

两年后,逐渐振作起来的孙庆勇重新开始为村民诊治。十多年来,他们的儿子已长大成人,也有了孙女。李丛玲说:“我也说不清为什么,但我就是舍不得离开他。”

新华社记者 刘潇摄

【毕业礼上的深情一吻】

6月23日,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典礼上,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代表Elena Tahir上台致辞,中途她的丈夫,来自科威特的留学生奋斗(中文名)上台为Elena献花献吻。

新华社记者 刘潇摄

【巴山深处的留守夫妻教师】

李照琼和叶世平(右一)带着学生在学校门口的油菜地了解油菜花的生长知识(3月26日摄)。

2016年夏天,51岁的乡村教师叶世平在自己的同事陆续调离后,最终决定继续留在已任教11年的陕西平利县西河镇任家垭小学。他还申请将在镇上其他小学任教的妻子李照琼调至自己所在的学校,夫妻二人成为任家垭小学仅有的两名老师。

当问起夫妻俩将来会不会离开时,叶世平和李照琼坚定地回答:“在山上上学的孩子,家庭条件都比较差,家中没能力让这么小的小孩子去五六公里外的镇上或者去更远的县城上学。我们就是这个地方的人,我们现在留在山里教书,孩子们未来才有希望走出大山。”

新华社记者 刘潇摄

【孤残儿童和他们的护理员“妈妈”】

西安市儿童福利院爱心家园的孟庆红和她负责照料的两个孩子在一起(5月11日摄)。爱心家园属于西安市儿童福利院内类家庭养育模式,福利院提供统一住房,从社会上招聘没有家庭负担的夫妻,担任“爸爸”“妈妈”,长期照料4-5个小孩。

西安市儿童福利院目前收养着孤残儿童630余名,其中96%以上的孩子残疾或有先天性身体缺陷。为了满足这些孩子们对爱的渴望,福利院以“不做阿姨做妈妈”为宗旨,院内300多名女性孤残儿童护理员时刻扮演着“妈妈”的角色,承担起孩子们的养育、康复、治疗、教育等工作。

新华社记者 刘潇摄

【儿童医院里的儿童节】

5月31日,西安市儿童医院康复科举行庆“六一”活动,医务工作者与患儿、家长一起进行唱歌、跳舞、手指操、游戏等活动。这是西安市儿童医院康复科的患儿和家长一起参加游戏。

新华社记者刘潇摄

【集中供养让贫困失能人员有了“避风港”】

8月20日,宁陕县中心敬老院五保失能托养中心内,护理员吴侦梅(右)在与托养老人毛荣芝聊天。

自2016年9月起,陕西宁陕县开始实行贫困失能、半失能人员集中供养,为其提供干净舒适的住所、24小时全面护理,不仅让贫困失能、半失能人员得到良好照料,也彻底将失能家庭解放出来,全身心脱贫致富奔小康。目前,宁陕登记在册贫困失能、半失能人员共有467人,其中320人已分别在全县4个敬老院的五保失能托养中心内进行集中供养,剩余人员将于托养中心床位逐步完善后全部入住。

新华社记者 刘潇摄

【密林母子】

一对秦岭金丝猴母子在陕西佛坪县熊猫谷内休憩(8月3日)。

秦岭金丝猴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在陕西省境内秦岭山区的周至、太白、宁陕、佛坪、洋县等地。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保护工作有效推进,秦岭野生金丝猴数量也从1998年禁伐前的3000只左右,增长到目前的5000只左右。

新华社记者 刘潇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