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安康文明网>思想道德建设>弘德安康 > 正文内容

弘扬新风树正气 扶贫扶志奔小康

2018-05-08 00:00 来源:
字体大小:【

地处陕西南部秦巴山区的安康市,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保护区,绿色生态优势丰厚,有着绿色基因库、中国硒谷、秦巴明珠等众多美誉。近年来,在“追赶超越 绿色崛起”和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发展思路目标的指引下,全市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增速持续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后发优势被不断激活,是一座生机蓬勃的希望之城。

安康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由于历史和现实多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不良民俗民风在基层干部群众中滋生蔓延,人情攀比、坐等靠要、忤逆不孝、赌博迷信、低俗恶搞、诚信失守等不良风气日渐蔓延,特别是在红白事、人情份子方面,巧立名目、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借机敛财愈演愈烈,加重了群众经济负担。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一些贫困户“等靠要”“缠访闹”问题时有发生。

   2017年以来,针对城乡不良风气,以及脱贫攻坚中的等靠要、缠访闹现象,安康市开展以“诚、孝、俭、勤、和”为核心内容的新民风建设。通过强化宣传引导,狠刹歪风邪气,破除陈规陋习,促进移风易俗,取得积极成效。9月6日,全省脱贫攻坚扶贫扶志现场推进会在安康成功召开省委副书记毛万春,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庄长兴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强调要学好用活安康扶贫扶志经验做法,持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市新民风建设扶贫扶志的创新做法,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的高度关注,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原省委书记娄勤俭等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相继作出重要批示,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陕西日报等中省媒体开展了集中宣传报道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

针对社会出现的不良风气,安康市在旬阳县道德评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广泛调研、讨论,2017年3月,以“市委1号”文件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新民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并以市委办名义印发7个配套《实施方案》确立“一年初见效、两年大变样、三年成新风”的总体目标。坚持“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六大活动为载体,按照典型引领、整体推进、接续发力的工作节奏,全面推动“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整治陈规陋习,培育新风良俗,善化淳化民风,努力实现“三个显著”“三个更加”和“三个明显提升”的目标,即:实现全市城乡社会风气显著好转、道德素养显著提升、法纪意识显著增强,民风民俗更加文明、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社会大局更加稳定,社会道德环境公众满意度、市民生活幸福感、投资环境满意度明显提升。

深化教育引导转观念

旗帜鲜明倡导“五字新风”。在推进脱贫攻坚战略行动中,有的群众丧失了与贫困抗争的斗志,有的穷惯了“等靠要”,还有的为了当上贫困户一味“争访闹”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安康市旗帜鲜明地倡导“诚孝俭勤和”五字新风。教育群众诚实做人、诚心待人,不搞投机取巧、贪图小便宜;引导群众知恩感恩、孝老爱亲,自觉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鼓励群众量入为出、节俭生活,反对铺张浪费,减轻人情负担;动员群众光荣脱贫、勤劳致富,激发靠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干劲和决心;约束群众尊崇法治、以和为贵,着力解决“以访谋利”“以闹求决”等突出问题。以多种有效形式,激发贫困群众“不甘贫困、自强自立、穷则思变、崇德向善”的进取精神。

为增强全市人民对新民风建设的思想认同和行动遵守,为脱贫攻坚提供优良民风保障,安康市制定了《安康市脱贫攻坚宣传方案》和5个配套方案,对全市宣传思想战线助力脱贫攻坚宣传教育工作进行周密安排。通过理论宣传、新闻宣传、网络宣传、社会宣传、文艺宣传等形式,充分利用网站、LED屏、微博、微信公众号、QQ群等各种载体,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宣传教育格局。组建脱贫攻坚理论宣讲团,坚持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故事,全市开展集中示范宣讲活动600余场次,受众30余万人次。开展新闻宣传,树脱贫典型。各级主要新闻媒体在黄金时段、主要官方网站在重要版面均开设“新民风建设”“脱贫攻坚扶贫扶志”专题、专栏,全面宣传报道社会各界开展新民风建设的生动局面,广泛宣传拒绝“等靠要”、勤劳能致富的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人物,帮助广大贫困户树立脱贫信心,激励带动贫群众苦干实干奋力脱贫,截至目前,市级主流媒体开设专题专栏8个,累计发稿1600余篇,在中省主流媒体发稿600余篇,两微一端推送脱贫攻坚稿件1500余篇。为全市脱贫攻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充分利用户外广告牌、LED显示屏、宣传栏等各种载体和媒介,开展新民风公益宣传,扶贫扶志公益广告宣传,把“诚、孝、俭、勤、和”新民风核心内涵和脱贫攻坚传导给群众。通过各种载体的宣传教育,让新民风建设和脱贫攻坚深入人心,群众观念得到进一步转变,人情风过盛、大操大办、等靠要闹现象明显减少,节俭办事、诚实劳动、拼搏奋进等典型不断涌现,为脱贫攻坚营造了有利的社会文化氛围。

广泛深入开展“六大活动”

坚持破立并举、疏堵结合,在全市深入开展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六大主题活动。

在道德评议活动中,以村(社区)为单位,组织群众推举老党员、老干部、道德模范、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乡贤能人组成道德评议委员会,并由群众推荐勤劳致富、孝老爱亲等感人事例,揭摆脱贫攻坚“等靠要”“争访闹”等不良现象,集中开展群众说事、乡贤论理、榜上亮德、帮教转化,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全市共组建道德评议委员会1200个,开展道德评议4260场次,树立正面典型6290例,教育后进2528例,帮教转化2100余例。

在移风易俗活动中,广泛发动群众讨论修订以维护生产生活秩序、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等为基本内容的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并把制定“一约”和成立“四会”的过程,作为教育引导群众破陋习、树新风的过程。2017年,全市农村酒席减少了三分之一,人情份子负担下降了一半,有效扭转了社会风气,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

在文化传播活动中,及时总结推广“汉阴沈氏”“白河黄氏”“岚皋杜氏”等12部家训家规,编印《安康优秀传统家训注译》和《安康最美家庭故事选编》,大力开展家训家规“六进六上”活动,以家风建设正德树人、淳化民风。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文化同行、“一村一年一场演出”工程、文艺志愿服务等品牌文化活动,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目前,全市累计发放宣教资料20余万份,推送短信10万余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6000余场次,惠民演出2000余场,受众近20万人次,征集脱贫攻坚主题微电影20部。

在文明创建活动中,深入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系列评选活动,全市共评选 “最美家庭”8000余户,上榜“中国好人”36人、“陕西好人”59人,表彰“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2000余名。大力开展“树千名自强标兵、交万名农民朋友”活动,树立勤劳致富典型620个,评选脱贫攻坚先进个人300多人。

在诚信建设活动中,通过建立“诚信榜”发布制度、完善激励惩戒机制、推进“信用安康”建设,着力塑造诚实守信为荣、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在依法治理活动中,大力开展“促守法、调纠纷、打邪恶”专项行动,持续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严厉打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等违法犯罪,挖掉一批影响民风和脱贫攻坚的“毒瘤”。

统筹兼顾抓好“三个结合”

一是党员带头与发动群众相结合。坚持在村(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推进新民风建设,注重发挥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和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引领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新民风建设。二是道德教化和法治约束相结合。坚持一手抓道德教化、一手抓法治规范,不断深化“打五霸”“破小案、暖民心”等专项斗争,健全基层法律服务体系,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三是抓点示范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坚持以点带面、梯次推进,市抓示范镇、县抓示范村,以示范创建带动全民参与、以典型引领推动新民风落地生根。

目前,“诚孝俭勤和”在安康已深入人心,安康干部群众正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在昂首阔步,为追追赶超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前行。相信未来在新民风劲吹的这片青山绿水间,这里的群众生活将会更加富裕安康!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