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泉县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提升文化场馆建设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标创文体系,努力补齐创建短板,夯实文明县城创建的基础,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得到了大幅度上升。
自新一轮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石泉县不断创新融资模式,整合城市资源,进一步加快提升文化场馆建设和项目建设步伐,完善城市功能,努力补齐城市发展短板。一是先后建成爱国主义基地、公益性文化场所,包括:石泉县红军革命纪念园区(红军纪念碑、烈士墓园、红军革命纪念馆)、城市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大型体育场等公共文化场馆。二是按照创文体系,针对未建设的公益性文化场所即:美术馆、科技馆、道德模范、好人展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及时统筹规划建设,确保基础设施达标。
在“创文”工作中,石泉县始终把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群众需求为重点,先后打通了3条“断头路”,改造了6条背街小巷,完成了3个主题广场升级改造,提升县城古街4A级景区达标,集中整治建成汉江两岸主题公园广场建设和江南人行栈道建设,治理中心城区及汉江河流,健全河长制,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待建6处;实施了5个水系公园建设,启动了水系连通工程,全面实施了雨污分流。建成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5处、规划待建3处,建筑垃圾消纳和资源化利用等工程,新建改造公厕28座,改造户旱厕近万座。投入资金3.1亿元,购置了16台先进的环卫清扫、清运、洒水、降尘车辆等设备,中心城区机械化清扫率达90%,中心城区的环境卫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的石泉,展现在人们眼前的不仅有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更有一道道精彩的文明风景,这里文明新花处处绽放,春天鲜花开满了暖墙,世界调低了音量;夏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秋天风与叶子缠绵,花与蝶二爱恋;冬天漫山银装素裹,一幅优美的画卷。名副其实的伊甸园,四季有云雾山之春、汉江之夏、水乡之秋、燕翔洞之冬任你胜览,“石泉十美”已扬名四海,来一次深呼吸,这里是天然的大氧吧,这里是永恒的春天。(石泉县创文办 周传利 罗贤林 杨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