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花开振兴路
本报记者 杨光
5月5日,在汉阴县涧池镇枞岭村的便民理发店,77岁的柳孝刚将手里攥着的一张印有“爱心理发卡”字样的卡片,递给理发师沈兰运。
伴着电动推子轻轻的嗡鸣声,一根根碎发慢慢飘落,柳孝刚布满皱纹的眼角弯成了月牙。
“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每年都能领到几张爱心理发卡,凭卡就可以在我这儿免费理发。年底,村上干部会和我结算费用。这一善举已经坚持十几年了,解决了村里孤寡老人‘理发难’的问题。”沈兰运说。
不起眼的爱心理发卡,持续温暖着村里老人的心,成为汉阴县实施孝义善举培育工程、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祭祀不可不殷也”“事亲不可不孝也”,是汉阴《沈氏家训》的第一、第二条内容。
汉阴县深入挖掘《沈氏家训》等优秀家规家训中蕴含的孝义美德,利用沈氏家训展览馆、三沈纪念馆等阵地,开展以“传承好家训·树立好家风”为主题的道德讲堂、读书分享会、主题党日等活动,以及“孝义新风进万家”、慰问空巢老人、圆梦微心愿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让孝义新风吹入千家万户。
“我都忘了自己的生日,没想到社区还给我准备了这么大的惊喜。”4月29日,在汉阴县城关镇长乐社区“孝老生日会”上,76岁的退休工人林建国说。
长乐社区是汉阴县人口第二多的社区。社区里的留守老人较多,大多缺少亲情陪伴。
自2023年开始,长乐社区联合辖区“双报到”单位,每月举办一次“孝老生日会”,为当月过生日的70岁以上老人集体过生日,通过“同唱一首生日快乐歌”“共享一个生日蛋糕”“子女送一份祝福”“分享一段感言”“开展一次理论政策微宣讲”等活动,让老人感受到关心和温暖。
同样老年人较多的李家台社区聚焦“一老一小”,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创办孝义食堂,重点服务社区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食堂对辖区65岁以上老人、低保户、五保户、环卫工人和现役及退役军人实行7折优惠;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联合志愿者提供上门送餐服务,让特殊困难群体少花钱吃上“暖心饭”;为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提供就餐便利,让孝义食堂成为户外工作者的歇息驿站。
今年以来,汉阴县各社区坚持定期召开孝义主题道德评议会,累计评出孝老爱亲等孝义典型438名;每月19日举行孝义生日会,邀请当月过生日的老人一起共度美好时光;将每月29日定为“孝义理发日”,为社区孝义典型、孤寡老人免费理发……当下,在汉阴县,这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正在推动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整合资源送服务
本报记者 董剑南 通讯员 王芬
“现在,医院把服务送到了家门口,我不出远门就能挂上专家号,省钱又省力。”5月7日,在白河县城关镇狮子山社区,接受完检查的居民张昌凤说。
当天,狮子山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爱心义诊区排起长队。白河县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医生柯亮一边检查,一边向群众普及健康生活知识。
据了解,这样的“义诊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每周三、周五都会开展。
与此同时,在中厂初级中学,一场以“法治护航青春 争做守法少年”为主题的法治宣讲正在进行。“面对校园欺凌现象,要拒绝沉默、智慧应对,并及时保留证据,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白河县人民法院法官围绕“防范校园欺凌、抵制不良信息”等内容,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普法。
围绕“一老一小”的健康义诊、法治宣讲,是白河县持续丰富文明实践活动载体、培育文明新风尚的缩影。白河县推行“叫应帮解”社会治理工作机制,根据群众需求,整合各单位力量资源,广泛开展法律法规、卫生健康、移风易俗等知识宣讲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农技能手等进村入户,为群众讲解政策、普及知识、答疑解惑,推动文明实践融入基层治理。
在不久前进行的白河县2025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暨深化新民风建设“孝义新风进万家”主题活动中,文艺演出、科普知识宣传、健康义诊、爱心义剪等志愿服务队伍走进冷水镇洞子社区,把舞台搭在村口、把科技送到田间、把健康送进家门,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天的宣讲特别精彩。尤其是陈茂富几十年如一日照顾老人的故事,听得我眼眶都红了。还有快板和歌曲,朗朗上口又贴近老百姓生活,把传统美德唱到了咱心坎里……”洞子社区居民沈运莉说。
此次活动通过情景剧、小品、舞蹈、歌曲等丰富多彩的节目,从不同角度传递孝义文化的时代价值,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受到熏陶。
新时代文明实践能否真正惠及群众,关键在于活动内容是否符合百姓实际需要。为了让更多优质资源向基层下沉,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贴心、精准的志愿服务,白河县聚焦群众所需所盼,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培育“一路美遇”“情暖夕阳”“新风伴我行”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让干货“下乡”,让服务“上门”,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一提、二拔、三握、四压……”在城关镇清风社区,消防员向居民分步讲解并演示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高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听了消防员的讲解,我收获很大。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我将提高警惕,做好防范,并把消防安全知识教给邻里和亲朋。”城关镇清风社区居民蔡传林说。
“四季村晚”将舞蹈、器乐、民歌等文艺形式进行融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幸福食堂”按照党建引领、政府支持、村级主办、多元筹资、志愿者参与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放心可口的饭菜。
“集体升学礼”引导群众不操办、不参加“升学宴”“谢师宴”,引领文明新风尚。
……
一场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一次次接地气的理论宣讲,一项项温暖人心的志愿服务,让群众成为文明新风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实践者。
“我们按照点单、接单的方式,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和载体,打造品牌项目,进一步释放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命力。”白河县委宣传部部长张胜明表示,白河县将不断增强文明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吸引力,让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获得丰厚的精神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