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市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持续推动理论武装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上好学习课,以新思想凝心铸魂。坚持领导班子带头学。印发《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关于进一步提高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的实施意见》,根据年度学习内容制定学习重点安排、集中学习计划等。发挥县级领导关键少数带头作用,采取“读书班+交流研讨”“集中领学+个人自学”等方式,深学必读内容、精读重点篇目,围绕“分管工作”“项目谋划”“化解积案”等主题开展专题研讨、交流学习成果。坚持线上线下经常学。各级党组织依托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议题”“三会一课”等制度,通过干部夜校、研讨班、读书会等多种形式,充分运用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等平台,把集中学与自主学相结合、线下学与线上学相结合,真正把理论学习融入日常、学在经常。坚持创新方式灵活学。创新开设“田间课堂”“院坝课堂”“车间课堂”。积极发挥组织活动场所的阵地作用,在开展集中学习的基础上,采取观看新闻短视频、宣传微电影等新形式,引导党员积极参与学习。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作用,依托党员“网格化”包联户等机制,为年老体弱党员送学帮学,把党的方针政策送到群众心坎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织密宣讲网,以新理论振奋人心。建强组织,让宣讲队伍“壮起来”。按照分层分级的原则,组建专家宣讲队、领导宣讲队、党员宣讲队等7个特色宣讲队,在全市上下开展各类宣讲1300余场次,受众6万余人。打造“声入人心”创新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品牌,通过“唱红歌+理论宣讲+有奖知识竞答”等形式,寓教于乐,让群众“愿意听、听得进、记得牢”,推动党的方针政策入脑入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见行见效、社会风气向善向好。创新形式,让宣讲方式“活起来”。紧跟广大群众喜爱文艺的宣讲模式,组织文艺爱好者将党的创新理论编写成快板、三句半、花鼓子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有效提高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宣讲方式上,注重教学互动与双向交流,根据宣讲场所、内容和受众,通过会议报告式、微型党课式、院落茶话式等多种形式,吸引更多群众参加,实现理论育民、理论惠民。丰富题材,让宣讲内容“实起来”。探索“基层群众点单——文明实践中心相关部门领单——志愿服务队买单”运行机制,分层次、按类别开展宣讲,实现宣讲内容与听众需求有效对接,达到宣讲最佳效果。同时,将党的创新理论与旬阳深厚的革命文化传统相结合,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延安精神。
办好培训班,以新理念助力发展。聚焦培训内容,做精培训方案。精心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分类分层组织实施,推动各级党员干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把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现场教学与视频培训、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在开展常规辅导讲座的基础上,采取“破冰”介绍、“擂台比武”、即兴演讲、研讨交流等方式,提升培训实效。聚集作风能力,提高培训质效。围绕中心大局,注重因需施训,突出实战训练,让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采取工学融合、集中培训、视频培训、在岗锻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实施干部一线锻炼工程,聚焦干部“七种能力”提升,组织选派干部到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信访维稳、招商引资“四个一线”开展“感知教育”,让干部在急难险重岗位中丰富阅历、成长进步。聚焦基地建设,优化培训资源。建好用好王院乡村振兴学堂、红军纪念馆等培训阵地,选配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思想素质好的党员干部担任专兼职教师,开发本地精品课程。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外聘与内选相结合”“洋教授+土专家”的方式,从各级领导干部、模范人物、行业能人等方面选聘专兼职教师,紧紧围绕政治理论、党性教育、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专题,科学设置多样化优质课程内容,建立课程资源库,形成质量好、认可度高的特色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