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陕县城关镇渔湾村围绕“文化赋能、实践聚力、典型引领”三个维度,着力打造“孝义治村”助力高效能基层社会治理的渔湾“新名片”,不断实现孝义涵育新风、孝义引领治理、孝义助推发展的美好愿景。
文化赋能 绽放和美乡村新活力
深化孝义文化示范村创建,与基层治理、乡村发展互融互促。联结外部力量,推动村企共建,持续开展“徜徉秦岭山水、体味农趣乡愁”“中国秦岭·乡村戏剧计划”“乡村夜话”“农民丰收节”“秦岭市集”等受众年龄广泛、村民参与热情高的文化主题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供给,带来乡村发展新理念。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实践活动,在端午、重阳等重要节日邀请村内老年人参与民俗文化、文旅活动,提升村里老年人的幸福感和家乡发展的自豪感。6年间,渔湾村通过引进企业,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发展民宿康养产业,做实共同富裕,集体经济从2018年的“零”收益,到2023年收益超20余万元,从典型的“空心村”,发展成为“旅游示范村”,越来越多的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村庄建设,如今,已带动20户60人通过流转资源、入股投资、吸纳务工实现财产性、工资性、经营性三个途径增收,34人实现家门口就业、2位青年返乡创业就业,2023年人均纯收入增长至2万元,乡村振兴的新图景,正在这绿水青山间徐徐展开。
实践聚力 共奏和美乡村新乐章
志愿服务,助力老有所依。集结镇村干部、驻村力量,组建孝心助老队伍,多年持续开展渔湾爱心义剪公益活动,每季度末为全村20位六旬老人剪发送关怀;实施“共享儿女”计划,平均每年累计为留守、高龄老人开展“高龄复审进家门”“我为老人做顿饭”等志愿服务活动150余次,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感受生活便利和社会温暖。发挥4名老党员、乡贤力量,创立“老黄来议事”志愿品牌,将矛盾调解、传播政策的阵地从室内搬到户外,依托群众会实现“打开天窗说亮话”,推动乡村旅产发展纠纷化解27例,基本实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渔湾版“枫桥经验”;成立渔湾“桑榆”志愿服务队,投身于村居环境治理、生态旅游推介、帮扶独居老人、关爱下一代等志愿服务活动,他们既是生态旅游的推介者,又是文明新风的倡导者,更是环境保护的践行者。
年近古稀的老党员黄开福从农耕生产队队长一跃化身为“矛盾调解员”,共化解民宿建设、亮化工程、村集体经济分红中各类矛盾8次,诸多百姓的关切事得以解决,老党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老有所为献余热,银发生辉夕阳红”。
典型引领 营造和美乡村新气象
巩固拓展新民风建设成果。坚持平均每年举办集体升学礼1次、开展道德评议4场,每年评树“好儿子、孝媳妇、好闺女、孝女婿”两好两孝模范10人,全村“十星级文明户”年均增长20%,在“三八”“重阳”进行集中表扬,引导村民向典型学习,向榜样致敬,同步组织开展“给婆婆一个赞”“夸儿媳、女婿一声好”等主题互夸会,让孝老敬老成为凝聚亲情的桥梁纽带,激发乡风文明新动能。深化“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挖掘以“黄氏族谱”为典型的本土家训文化,在村史博物馆集中展示,力争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优良家训学习教育活动。以“家家门口晒家风”、挂家训,将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旅游融合推进。在文化广场、生态社区中心、村口公示栏凸显孝义文化元素,展示先进典型事迹、村规民约,引导群众知孝义、讲孝德、践孝行。利用村广播、村民微信群等,宣讲新“二十四孝”故事、孝义善举身边榜样,用群众听得懂的话语、看得见的画面传递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引导群众在热议传统、评议时事中营造“孝义齐家”的文明氛围。打造一处幸福“笑脸墙”,成为展现孝义文化浸润美丽渔湾的“网红打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