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安康文明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文明村镇 > 正文内容

紫阳县红椿镇:乡村善治为群众幸福加码

2024-04-10 11:16 来源:安康新闻网
字体大小:【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

近日,记者在紫阳县红椿镇采访,从一个个鲜活故事中,感受到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科技支撑、引导群众参与,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红椿镇大景


红椿镇党委书记汪泽海调研指导街道社区党建工作

“知心姐姐”有点忙

春分时节,紫阳县红椿镇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上午10时,红椿镇网红直播基地热闹非凡,10余位戴着斗笠的大姐面向镜头剁芥菜。“我们把农户剩余的芥菜收过来做盐菜。盐菜是肉蒸碗的灵魂,特别香。”今年58岁的主播程开兰,网名叫“知心姐姐”,在抖音上拥有17.3万粉丝。

“热心肠,喜欢帮助别人,感谢抖音提供一个宣传家乡的平台;分享社区生活,最大愿望是帮助农民朋友,把农产品带出去。”这是程开兰抖音号简介,也是她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直播带货、调解纠纷、志愿服务、分享美食……从3月13日开始,程开兰每天晚上7点开启2小时聊天式直播,分享新农村的美好生活。


“知心姐姐”入户走访

早在20年前,红椿镇街道社区党员程开兰就带领社区群众身穿志愿服务的红马甲,开展助贫济困、排忧解难的志愿服务活动。程开兰担任街道社区党支部书记后,在红椿镇党委支持下,2016年成立了“知心姐姐”爱心工作室。

“建设和美乡村,只靠社区两委干部是不可能完成的,要用好志愿服务平台,让全体居民都参与。”程开兰说,工作室现有注册志愿者200余人,其中有党员49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0名,社区群众200余名,组建了护学、环保、关爱“三留守”、医疗服务、反诈宣传5支志愿服务队。

在红椿镇党委精心指导下,目前“知心姐姐”爱心工作室形成了“1+2+3+4+5+纠纷调处+N”工作模式,即:搭建“知心姐姐”志愿服务平台,开展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提供各类社会服务两大功能,信息收集、多方联动、行动反馈三项机制,达到诉求有应、服务有力、治理有效、发展有序四个目标,建成爱心护学、人居环境、留守关爱、医疗健康、综治联防五支志愿服务队伍,坚持依法、自愿、平等原则调处纠纷,开展联系就业岗位、代取快递等N种个性化服务。

“通过理顺‘知心姐姐’爱心工作室的运行机制,实现在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到社会事务的管理中,逐步构建法治、德治和自治相结合的现代治理体系,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红椿镇党委书记汪泽海说,这一志愿服务模式已在全镇推广,目前红椿镇发展志愿者400余人,成立志愿服务队13支,每月开展志愿服务2次以上。

“小探头”链接大平安

3月16日下午14时许,红椿镇街道龚女士神色慌张地来到派出所报警,称店内顾客黄女士的手机被盗。接警后民警来到龚女士店内开展调查,通过“小探头”视频监控发现一名男性有重大作案嫌疑。

随后,民警通过走访辖区群众迅速锁定了嫌疑人的身份,经多方打探找到了嫌疑人。虽然嫌疑人狡辩,但在确凿的证据面前,嫌疑人最终承认了在店内盗走顾客手机的非法事实,并将盗走的手机交给民警。在接警1小时后,民警将嫌疑人抓获归案。


村级“小探头”工程

随着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基层社会治理日趋复杂,传统的治安防控措施、基础设施已难以全面覆盖和满足现实治安防控需求。用一双“智慧眼睛”,为基层减负、为群众服务,让基层治理变“智理”,这是紫阳县公安局红椿派出所正在探索的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实践证明,这极具特色的“微治理”,在红椿镇现代化治理中发挥了大作用。今年以来,红椿派出所整合近300个农村“小探头”,搭建智慧网格平台,推进镇域基层治理智能化、现代化建设,推动全域布点、整合共享、延伸开发、拓展应用,实现了“一屏看全镇,一网管全镇”,多次助力解决群众求助、纠纷及案件办理。

“我们采取‘公安+电信运营商+群众’的警、企、家模式,通过组织动员、企业补贴、引导群众自愿安装。该平台集危险区域入侵预警语音对讲、人脸抓拍布控、车辆抓拍布控、火情预警、人群聚集预警等 AI 服务于一体,大幅提升了社会治安管理的智能化管理程度,与雪亮工程形成了互补,初步实现了镇、村两级大联防,为百姓安居增加了一道安全防线。”紫阳县公安局红椿派出所所长王兆俊说,将农村“小探头”推广安装与挨户联防、邻里守望等传统综治模式相结合,实现了“人防+技防”相协调的共建共治良好格局,同时也破解了警力不足的难题。

“无诈红椿”守住群众钱袋子

“你好,WiFi密码是多少?”“不听不信不转账666。”

“我问的是无线网密码。”“密码是‘不听不信不转账’字母首拼加666。”

“大家都有蹭无线网的习惯,而不知名的无线网又是电信网络诈骗的桥梁。我们推出反诈WiFi,可以更直接有效地把反诈意识传递给无线网用户。”红椿镇网红直播基地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


反诈宣传

电信网络诈骗“无网不起、无网不落”,红椿镇抓住手机这一重要媒介,在技术反诈、预警劝阻和源头防范上狠下功夫,创新综治中心、派出所、基层社区“三级劝阻”工作架构,强化社区民警、综治网格和镇村干部等劝阻力量,落实落细“短信提醒、电话制止、上门劝阻”等干预措施,真正做到预警到人,劝阻到心。

群众在哪里,反诈宣传就要到哪里。红椿镇抓住春茶采摘、疫苗接种等群众集中活动节点,以通村大喇叭、入户小喇叭、院落会议、现场宣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进行集中、生动、直面的宣传。同时,紧盯学生、疾病患者、老年人、“三留守”等防范意识较差的重点人群,组建“蓝马甲”反诈宣传队,开展“小手拉大手”、进医院、村组会等活动,利用身边人、身边事进行针对性宣传教育。对辖区外出务工人员,红椿镇镇村干部联合派出所以电话、短信、视频等形式开展“一对一宣讲”,有效提升反诈宣传的覆盖面和精准度。

“线上线下”齐发力,共筑反诈“防火墙”。截至目前,红椿镇共制作摆放大型反诈宣传牌6个,反诈小桌牌、抽纸盒、扇子、烟灰缸等2000余个,悬挂反诈宣传横幅130条;督促宾馆、超市、加油站等行业部门,利用各种资源,设置反诈宣传栏5个、张贴反诈宣传海报500余张,签订反诈责任书5000余份,分发宣传单8000余份,召开“反诈宣讲会”30场次,播放反诈广播1300余次、创建反诈微信群43个,覆盖全镇1.6万余人,推送反诈消息3万余条,反诈覆盖率达100%,形成具有辖区地域特色的点线面联动全域覆盖的反诈“防护网”。

宜居宜业惠民生

时下,红椿镇七里沟社区小菜园郁郁葱葱,白菜、生菜、豌豆、蒜苗、香葱等长势喜人。曾经司空见惯的菜园子,对735户搬迁群众来说,尤为“金贵”。


小菜园

“社区就近流转周边50余亩闲置土地,给有需求的搬迁户每户分配小菜园一块,切实解决搬迁群众日常生活的菜篮子需求。”七里沟社区党支部书记唐毕超说。

小菜园对面的制鞋工厂、织袜家庭工坊、中药材加工厂一片繁忙。“楼上居住,楼下上班,太方便了。”在紫阳弘润本草中药材分拣车间,王自仿边说边熟练地挑选出药材中的杂质。


社区工厂

唐毕超介绍,今年以来七里沟社区组织月嫂、烹饪、护林、保洁员、电商等培训5场695人次,开展免费职业介绍及招聘活动352人次。目前,3个社区工厂吸纳搬迁群众就业200余人,月人均工资3000元以上。

对王自仿来说,生活的改变,不仅是因为生活条件好了,还得益于无微不至的社区服务。

七里沟社区在紫阳县“六大工程”基础上,探索完善“十小工程”,逐步完善小课堂、小厅堂、小集市、小活动、小平台、小库房、小餐厅、小管家、小工坊、小配套的“十小工程”,形成了“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如何在千头万绪中下好“绣花功夫”?


志愿服务

七里沟社区始终坚持党建领航,通过健全“一张网覆盖”,构建“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社区党小组(居民小组)网格+包联干部+楼栋网格员(党员中心户)”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社区治理体系化。

一方面,发动身边人,管好身边事。七里沟社区以楼栋为单位,选配31名有公益心、公道正派、群众认可的居民担任网格员,服务25个楼栋,收集社情民意、宣传惠民政策、力所能及处置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微诉求”。

另一方面,建立“一名领导包抓、一个县级部门包联、一支工作队帮扶、一名第一书记指导、一名干部结对帮扶”的网格帮扶体系,县、镇、社区三级干部全部落实包联农户,定期入网到户,确保每户群众有“亲戚”。帮扶部门协调争取资金,以户定酬,为每个网格员领取600元至1200元的补助,增强其工作主动性,实现了网格员管网格事,网格事在网格办的网格化管理目标。

“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通过党员来引领基层群众,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夯实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基础。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大幅提升。”汪泽海说。


作者:俊 魏涛 杨京保 罗超 储茂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