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破损井盖、砍除干枯树木、举办文艺演出、定期走访关爱特殊群体……今年以来,汉滨区新城街道以增强辖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目标,稳步推进各类民生实事项目,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行动擦亮为民底色。
由“乱”到“治”的蝶变之路
“以前从这儿出行路边车辆乱停、门前堆满货物很不顺畅,这下好了,眼前一片通途!”枣园村五组村民张龙平满意地说。
枣园路是城东片区及周边县镇进入安康中心城区的必经道路之一,基础设施落后、管理相对缺失,占道经营、车辆乱停、杂物乱堆、货物乱放等“脏乱差”问题日益严重,影响着安康城区整体形象和周边群众生活质量。11月13日起,按照市、区统一部署安排,新城街道抽调30余名街道和相关村(社区)干部,联合城管、消防、市场监管、公安交警等部门工作人员,对枣园路片区环境卫生进行集中综合整治,经过连续一周多的集中整治,枣园路重点区域整治工作基本完成。
整治行动中,规范出店经营98户、占道经营93起,清理各类货物、杂物100余处3500余吨,清扫黄洋河桥下路段400余米,施划停车位440余个……
由“流”到“固”的惠民之所
“来尝尝,今早刚下的九里湾橘子,4元一公斤。”“新鲜的萝卜便宜了10元3公斤……”11月2日,新城街道翠屏路便民市场投入使用,市场内新鲜的时令蔬菜、本地水果和肉类副食等琳琅满目,宽敞明亮、整洁舒适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热闹的叫卖声、熙熙攘攘的人群,点燃城市鲜活的“烟火气”。
“以前走街串巷卖菜风吹日晒,既劳累,又影响市容环境,有了这个便民市场,让我们有了固定的摊儿。”市民纷纷叫好。为治理金堂路马路市场顽疾,新城街道投资178万元,对原翠屏路便民市场进行提升改造扩建,新市场占地面积1600余平方米,设立160余个摊位,周边流动摊贩结束了“居无定所”的日子,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家”的感觉。“将占道经营摊贩统一搬迁至标准化市场,解决了长期占路为市的问题,真正实现还路于民、便利于民。”新城街道创文负责人说。
由“忧”到“安”的幸福之家
“现在院子不仅变美、变安全了,今天还在家门口看到演出。”一场精彩文艺汇演活动在印染厂社区棉织厂家属院百姓大舞台上演,小区住户张大妈和几位邻居坐在院子里一边欣赏着台上的节目,一边晒着初冬的暖阳,个个脸上露出甜蜜的笑容。
棉织厂家属院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院内的5排平房和2栋筒子楼年久失修,房梁腐朽、屋顶塌陷,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街道干部多次深入家属院实地走访调研,申报改造项目,积极推进提升改造工作。如今第一期改造进入尾声,宽敞的院落、硬化的路面、崭新的楼体,不仅解决了家属院住户“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居住担惊受怕”的烦心事,也让揪着街道和社区多年的“忧心事”落了地。
近年来,新城街道坚持从群众的需求出发,解民心所盼,圆民心所想,使辖区53个老旧小区换新颜,让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