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安康文明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文明村镇 > 正文内容

文明村镇创建巡礼 | 紫阳县洞河镇乡村善治铺就群众幸福路

2023-12-14 09:32 来源:安康新闻网
字体大小:【

紫阳县洞河镇近年来把抓党建促基层治理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根本途径,让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切实提高基层治理效能,让更多群众感受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建引领,探索治理实践经验。该镇以“红色阵地”为抓手,夯实网格员责任,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德才兼备、能担重任的干部队伍,切实把乡村治理力量统筹起来。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及主题党日活动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督促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党员主体意识,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精准谋划,以“小切口”引领“大变化”,变“被动落实”为“主动作为”,依托“321”基层治理模式扎实开展“党建+巡防”“党建+网格”基层自治活动,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共治的工作体系。与岚皋大道河镇、汉滨大竹园镇共同签订《平安建设工作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书》,紧扣协议内容完善合作机制、拓宽合作渠道、完善合作保障,搭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联建平台,实现区县边界平安建设“组织联建、矛盾联防、纠纷联调、普法联宣、法律联援”五联共促,多领域、全方位开展学习交流、执法检查等活动,破解区县边界社会治理难题,凝聚平安建设合力。

倾听民意,构建平安建设体系。把多元预防、“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作为突破口,建立了三级调解网络,形成了以镇调委会为龙头、村(社区)调委会为基础、综治网格员全覆盖的三级人民调解网络,由司法所、派出所牵头负责矛盾纠纷调处指导,并对重大疑难纠纷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联调联处,村(社区)成立由3至5人组成的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全面推广“321”基层治理模式并配齐综治网格员,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覆盖全镇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格。加大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的能力,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在工作中探索形成了常态研判、节点研判、专题研判三项风险研判机制,完善多部门协同,法、理、情融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深入了解矛盾双方诉求及矛盾根源,因人施策、全面跟进、精准化解,确保将矛盾隐患连根拔起、彻底化解。同时,各村(社区)探索创新了“板凳课堂”,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员、乡贤、致富带头人等为主体,打破传统会议对时间场地的严苛要求,灵活利用村活动广场、田间地头、树下墙角等,规范议事流程,畅通群众参与渠道,让广大群众坐在一起畅论民情小事、参与基层治理,推动讨论问题在一线、听取意见在一线、解决难题在一线,在“小会议”上促进党群干群关系和谐、在探讨中提高基层治理服务工作水平。

全民参与,连起基层治理“同心链”。积极开展文明实践活动,通过举办道德讲堂,普法宣传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和文化惠民下基层等活动,向广大群众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内容,探索建立基层道德评价体系,鼓励群众通过道德评判参与邻里调解、敦风化俗等事务,把志愿服务浸润到乡村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各村(社区)进一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积极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和村规民约作用,深入开展“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设立“善行义举榜”,定期公示村民的道德“账单”,用道德评议和社会舆论的说服力、劝导力、影响力,推动村民自发参与基层治理,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乡村德治常态化、长效化。同时,该镇以巩固提升国家级卫生镇成果为契机,紧盯环境卫生中的难点、重点和弱点问题,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在镇域主干道沿线交替栽植景观花树,在地形较为开阔的重要节点打造网红摄影打卡旅游景观带,在沿线人口集聚区发动群众栽植庭院盆景。统筹用好河(湖)长制、林长制队伍,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和美乡村建设的有机融合,切实推动环境从“一时美”向“长效美”转变。 

作者:彭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