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安康文明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文明家庭 > 正文内容

安康市文明家庭陈爱志家庭:一心为大家 一线显担当

2023-11-06 15:11 来源:安康新闻网
字体大小:【

2019年5月,在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啃“硬骨头”的冲刺时刻,陈爱志主动报名到岚皋县南宫山镇西河村驻村。两年来,他沉下身子、扎根基层,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赢取民心,与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一道,齐心协力、攻坚克难,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带领西河村历史性地脱贫摘帽。

陈爱志2019年6月被市直机关工委表彰为“全市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6月获得市委、市政府“全市脱贫攻坚贡献奖”,2021年5月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舍小家为大家 坚守初心担使命

在陈爱志作出驻村选择时,女儿即将升入小学,妻子怀孕即将分娩,父母都在农村老家帮不上忙,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在他向爱人表明驻村想法时,爱人毅然支持他,并在他驻村期间,任劳任怨、克服困难,以一己之力承担着家庭的全部重任。在大女儿升入小学后,爱人每天只能抱着小的拉着大的上学放学,不得已只能将大女儿放在托管班。看着身边的同学每天都有父母陪伴接送,大女儿很羡慕,总是问爸爸什么时候能够回来上班,他的爱人就耐心地解释爸爸目前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并尽量抽出更多的时间陪着大女儿学习、成长。脱贫攻坚冲刺时期,经常周末不能休息,他就通过手机视频保持与家人的联系。暑假期间,他带着大女儿到村上体验生活,实地了解爸爸工作的内容和性质,了解同龄人的学习生活……在看到他经常很晚还在工作,看到村里的老百姓热情地招呼她,她终于理解了爸爸工作的重要性,从羡慕别人到为爸爸而自豪。艰苦的脱贫攻坚工作,让他们更加珍惜难得的家人团聚时光,相互理解、支持、信任、敬重,也让家庭更加和谐。

抓党建促脱贫 强基固本筑堡垒

陈爱志坚持“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工作理念,从抓支部党员思想政治建设入手,严格“三会一课”制度,健全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分工,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形成“支部+X+贫困户”扶贫模式。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组织支部党员开展交流研讨,撰写心得体会,激发支部活力,凝聚党员力量。把党员培养成为产业致富带头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村4名产业发展带头人,其中3名为中共党员。在产业发展、疫情防控、新民风建设等方面,西河村党员始终干在实处当先锋,走在前列做表率,西河村党支部先后受到市委、岚皋县委等表彰。

兴产业淳民风 多措并举促发展

脱贫攻坚越往后遇到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陈爱志始终保持昂扬的工作热情,团结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一是抓产业保稳定促增收。在群众对养殖产业有顾虑时,通过完善产业奖补政策、鼓励帮扶干部资助、多渠道收购猪仔等方式,发挥合作社带动作用,调动养殖户积极性,使西河村养猪、养鸡产业保持稳定。在巩固“三养”特色产业基础上,抓好3400余亩厚朴林管护工作,协助在一二组建成标准化猕猴桃产业园240余亩,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注重发挥能人大户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洋荷姜种植300余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二是认真做好易地搬迁后扶工作。定期走访搬迁群众,详细了解搬迁群众就业和生活情况,掌握每户务工需求和实际外出情况,及时解决搬迁群众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对个别就业有困难的家庭,通过联系社区工厂、提供公益性岗位等,实现就近就地务工。三是认真做好新民风建设和扶志扶智工作。围绕“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组织开展新民风、扫黑除恶、脱贫攻坚宣讲和“发扬军人传统、助力脱贫攻坚”“扶贫扶志文化先行”公共演出、拒绝升学宴等活动,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法律知识进村,引导群众遵法守法遇事找法,形成了淳朴良好的乡风民风。

办实事解难题 精准关爱暖民心

陈爱志深知教育是解决贫困代际传递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必须让群众改变落后观念、自觉让子女接受更好更高的教育。他先后为村上考上大学的7名学生落实助学金,联系爱心企业和爱人人士,资助了15名品学兼优的困难中学生,为贫困小学生送去书包、水壶、毛绒玩具等物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奋发学习,全村形成崇尚教育重视教育的良好氛围。他心系困难群众,特别关心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生活,实打实地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建档立卡户孔某因长期照顾意外伤残的妻子,儿子就读高三,长期生活压力大导致意志消沉,他反复上门做工作,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孔某思想转变很大,实现稳定脱贫。建档立卡户李某,2020年9月意外身亡,他第一时间到户慰问,送去慰问金,并协助落实其爱人和子女低保、临时救助等政策。建档立卡户王某,因长期患哮喘病,子女长期在外,生活较为困难。他经过深入走访了解,找出问题根源,在为该户解决困难的同时,同村干部商议,建立对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关怀关爱的长效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