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安康文明网>新闻动态>文明安康 > 正文内容

一城诗画满目含秀 以文化城幸福安康——我市加力建设崇德向上幸福安康系列报道之三

2023-08-25 10:36 来源:安康新闻网
字体大小:【

文化是一座城市从过去到未来的底气。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建设崇德向上幸福安康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建设崇德向上幸福安康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建设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让全市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标志着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幸福安康已然踏上新的征程。

弘扬优秀文化,让安康人民自信起来

地处“秦头楚尾”的安康是个移民城市,既有羌人巴人文娱之风,亦有荆楚、巴蜀、关中三地文化的浸润,长时间文化的交融汇集,让安康吸收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民间文化源流,让安康成为一个文明包容的现代化城市。

自2021年7月,我市被正式命名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我市坚持新民风建设引领、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实践创新发展的基本思路,持续巩固拓展示范区创建成果,着力构建新时代市域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经过两年的努力,全面完成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各项工作任务,探索出了一条西部脱贫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的安康路径。全市现有5个县(市、区)获得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创建资格,占比居全省第一。12个镇被命名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镇,数量位于全省第一梯队。

旬阳市、宁陕县被定为陕西省镇(街)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评估定级试点单位,数量位居全省第一。“乡村文化理事会”建设打通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度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十佳案例,“传家训 融资源 善治理 优服务——汉阴‘四链一体’公共文化新探索”入选2022年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遴选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在传承和发扬过去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实施意见》号召全市相关单位弘扬优秀文化,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进一步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宣传教育力度,重视利用安康本土各类文化载体为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协同推进安康地域文化研究阐发、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教育普及、传播交流,规范提升党史、方志、档案资源存史资政育人作用,不断增强群众对安康地域文化的根脉认同。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充分利用国家公祭仪式、烈士纪念日等重大时间节点,不断丰富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提升以文铸魂、以文传脉的实效性。这一要求足以体现市委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必将对促进优秀文化长足发展起到极大助推作用。

保护文化遗产,让优秀文化传承下去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保护文化遗产就是让历史文化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社会教育作用和使用价值。

《实施意见》要求,研究制定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规划,加强文化典籍和古籍整理编纂出版工作,推动建设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数据库和文物资源管理数据库,对4955处不可移动文物以数字化的形式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安康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红三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七十四师、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都曾在这里南征北战,创建革命根据地,使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成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和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牛蹄岭战斗,创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牛蹄岭战斗遗址公园,2018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平利县中学塑建廖乾五纪念像,平利县烈士陵园也矗立着一座廖乾五的雕像,供后人瞻仰和缅怀。2018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廖乾五故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老祖墓位于旬阳市红军镇红军村,它以境内两位红军烈士墓而得名,党和政府先后修建了红军烈士纪念馆、纪念塔,如今是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党史教育基地、省青少年教育基地、省国防教育基地、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

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实施意见》指出,要加强丝绸之路、秦蜀古道、茶马古道、古子午道、川陕盐道、汉江古会馆群以及清代梯田、汞矿遗址和陕南特色民居、川陕片区革命文物、“三线”建设遗存以及名人故居等文化遗产保护,活化利用深厚文化积淀。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加快平利廖乾五故居等代表性革命文物抢修,用好牛蹄岭战役遗址公园、红军镇、江口烈士陵园等革命文物类爱国主义、国防、党史教育基地。这些要求既是目标也是方向,对保护好安康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讲好安康故事,将优秀历史文化传承下去,让文物活起来、生动起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历史意义。

展现地域文化,让安康名片靓丽多彩

一曲汉调二黄,在汉江之畔,从道光年间传唱至今,已经成为安康文化的一张名片,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龙舟竞渡作为一种民间民俗活动,长期存在于流经安康的汉水流域,自2000年举办首届龙舟节以来,安康已成功举办23届,已从单一的竞技比赛发展成丰富多彩的文化经贸活动,成为安康繁荣文化的重要品牌。

旬阳秦时设关,西汉置县,地处楚秦蜀交界地带,汉水文化、南北文化兼容并蓄,被誉为陕南的小戏之乡、民歌之乡。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项目是旬阳民歌,其历史悠久、曲调丰富、种类繁多,是陕西省第一批、国家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作名录。

紫阳民歌与移民文化共鸣,与茶文化相繁衍而成,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于2003年3月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多年来,安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不断加大我市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力度,目前,汉调二黄、紫阳民歌、旬阳民歌、平利弦子腔已经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月11日,汉阴县举行了纪念沈尹默诞辰140周年系列活动,“三沈文化”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也是汉阴扬名立县的文化名片,依托“三沈故里·人文汉阴”地域文化品牌,汉阴县于2004年建成三沈纪念馆,并连续18年开展纪念活动。在“三沈文化”的浸润下,人人习字在汉阴蔚然成风,形成了独特的汉阴书法现象,成为汉阴最鲜明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品牌。

近年来,安康陆续推出一系列深受群众认可的文化IP,未来五年,《实施意见》要求全市继续实施安康形象建构与传播行动,打造安康形象IP,持续放大“平安顺利·幸福安康”“秦巴明珠·幸福安康”“中国硒谷·生态安康”城市公共品牌效应。围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中国康养城市50强”等荣誉,充分利用外宣、经贸、旅游、招商以及节庆、论坛等活动平台扩大传播效应。提升以汉调二黄、安康民歌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推介力度,着力打造“古丝绸之路源点”“汉文化重要发祥地”“中国移民文化展示窗口”等历史文化名片。

一系列规划和部署纲举目张,一群人为了同一个目标协同并进,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一个有着靓丽的城市文化形象名片和一个丰厚文化底蕴的幸福安康正在款款走来。 

作者: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