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经济小角落
夕阳欲颓,夜幕未至之际,安康东坝汉江大桥下夜市的“烟火气”开始弥漫开来。
蘸满调料的烤肉,在铁板上吱吱冒油;金灿灿的肉饼在烤炉中翻了个面,等待被端上食客的餐桌;炒面老板热油下菜,猛火快炒,帅气出锅……食客们边走边吃,夜市现场热闹非凡。
记者 潘润生 摄
在诸多摊贩当中,记者注意到了标为“柒士街头文化”横幅下正在准备摆摊的李韧。只见他从车里拿出一些桌椅零件,麻利地进行组装,很快便搭建起了几张小桌子,再将早已卤制好的菜品整齐摆放,支起小广告牌,摊位就布置好了。
李韧说他是今年4月1日开始来到这里摆摊的,到现在已经有3个多月了。“最初的经营模式是之前网上很火的‘后备箱集市’,后来慢慢发展成了现在的摊位。”每天上午八九点李韧便出发去市场采购蔬菜,开始一天的忙碌,“现在几乎每天都是这样,早上出门前把冻肉从冰箱里拿出来解冻,放进调料汁里浸泡去腥,等买菜回来差不多就可以焯水卤肉了。吃完午饭将菜品卤制好,差不多也就要开始出发来摆摊了。”
整治前的马路市场,车辆通行困难、行人拥挤混乱。
吴定国 摄
当被问到摆摊的收入怎么样时,李韧表示:“其实在这里摆摊的收入并不算很可观。”李韧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每天准备20多斤肉类、10多斤素菜,这些成本大约在200多元,假设全部卖完,大概可以有四五百的营业额。倘若遇到人流量少或者阴雨天气,一不小心就会赔本。但李韧更加看重夜市摊位的试错成本低、顾客交流互动多、快速积累人脉的优点,为以后打基础,“未来想拥有一家自己的小店,来摆摊主要是想试试自己研究的菜品是否符合大众的口味,为未来积累经验。”李韧说。
小摊位的背后是生活
除了李韧,记者还采访了另外三位摊主。与李韧这种全职摊主不同,他们都有着“双重身份”。
白天,陈兵是一名药品销售员,平时的工作时间比较自由,空闲时间就多了起来,于是他萌生了想要兼职的想法。偶然的一次机会,他了解到东坝汉江大桥下的夜市经济,于是在网上学了冰汤圆的做法,决定出摊尝试。每天下午5点下班后,他便拿出前一天晚上冻好的冰粉,开始准备冰汤圆,下午7点出摊,晚上10点多收摊回家。
夏日天气炎热,陈兵的冰汤圆很受欢迎,摊位上顾客来来往往。从消费者转变为经营者,陈兵深知顾客对于卫生方面的看重,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售,所有的步骤都是他自己亲手做,“网上也有半成品,做起来会省事很多,但是我也不清楚它添加了哪些辅料。自己做的话能确保没有什么添加剂,自己家小孩要吃也放心,卖起来也安心。”陈兵说。
记者 唐正飞 摄
手打柠檬茶的摊主赵园白天是一名外卖员,晚上空闲时间来东坝汉江大桥下的夜市摆摊。“其实一开始我是在广东那边卖手打柠檬茶,但是家里小孩快上一年级了,要重视孩子学习,我就选择回来发展。”赵园坦言,现在跑外卖一天只能赚100多元钱,所以才想到在工作之余以摆摊的方式来增加一些收入,“我白天跑外卖跑到下午3点,然后就回家准备晚上要卖的饮品,差不多下午6点就可以出摊了。我们每天摆摊的摊位并不是固定的,一般都是先到先得,后面就开始有摊主用器具占位置,偶尔也会有人因此发生争执,我就和隔壁摊摊主陈兵因为摊位的事情起过争执。”赵园笑笑,“但是转念一想也没有必要,毕竟都是为了做生意赚钱,不能因为一件小事伤了和气。”
石膏娃娃的摊主马可在事业单位工作7年了,“我的工作不算太忙,妻子也不喜欢原先的工作,反而对手工制作比较感兴趣,我就建议她把工作辞了,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马可对妻子开始着手学习手工制作的事情非常支持,并且商量着通过摆摊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再开手工作坊类型的门店。他每天和妻子一同出摊,将这当作自己的副业。
“一开始我们直接进购石膏娃娃成品,后来为了降低成本和避免运输过程中的损坏,我俩就用石膏粉自己制作。虽然节省了石膏成本,但是时间成本也增加了,做三四十个石膏娃娃大概要花费一个多小时,做完后还需要把它们晾干,所以会比较耗时。” 马可认为现在夜市里的商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压力挺大,“像我们这种经营手工制作的摊位一开始只有两家,现在已经有四五家了。”马可表示,现在任何行业竞争都很激烈,怎样在业内做出彩、有特色就成了一大难题。但是有竞争就说明有市场,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夜市的未来待探索
正如马可所说,要在业内做出彩、有特色不能只盯着自己的小摊位。在摆摊的同时,李韧还着眼整个东坝汉江大桥夜市的发展情况:“这里夜市的流量构成主要是夜间茶余饭后出来逛街遛弯的,还有一些是前来踩点想要摆摊的人,真正的消费者并不多,所以‘单打独斗’顾客流量太少了,我在想能不能几个摊主联合起来‘抱团’发展,各摊位之间可以进行‘交互引流’,共享对方的顾客;再者,‘抱团’发展也可以使商品种类增加,能够更好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说不定以后在某些生意环节,比如说食材采购可以统一由一个人负责,还可以节省其他人的时间成本。”
4月中旬李韧便开始联系周边摊位的摊主,组成“柒士团”,谐音“启示”,意为希望能为探寻夜市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提供一些启发。目前“柒士团”有5家摊主加入,其中就包含陈兵、赵园、马可3人,李韧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还计划继续招募2位摊主,凑齐7位。
“李哥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就目前的大环境来看,单打独斗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因为大家卖的品类相对单一,而顾客的需求是多样的,想要更好地利用这里的流量,合作是有必要的。”陈兵说,“我们都希望四桥(东坝汉江大桥)这里的夜市经济能发展好,这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我和李哥是通过摆摊认识的,当时李哥就有了‘抱团’的想法。”赵园说,“就像我一个人摆摊不起眼,但是如果‘抱团’形成一个综合性集体,消费者就会觉得这里吃喝玩乐一应俱全,这样最起码我们的生意有所好转,所以我也很认同他的观念。而且李哥这个人很好,我们都很信任他。”
“街头文化团体是我们现在想要建立的一种模式,这也是李哥最先提出来的。”马可边说边指了指身后悬挂在树间的横幅,“我们摆摊的第一天就认识了李哥,他很有抱团取暖的意识,一直向我们表达‘抱团’的思想,我们也很赞同,所以自然而然就加入了‘柒士团’。”
夜市是城市的一个缩影,它展现了城市的多元文化和包容性,也展现了城市的生命力和活力。如何引导商贩用心经营,保障消费者玩得开心、饮得舒心、吃得放心,如何管理夜市经济,规范行业竞争,将会是决定夜市经济未来走向的决定因素。
记者 潘润生 摄
记者了解到,安康市城市管理局汉滨分局为规范经营行为,满足市民群众生活需求,依据有关法规规定,在7月28日组织摊主召开“东坝内环路食品摊点规范管理工作会”,决定设置东坝内环路临时便民市场,餐饮经营户经营摊位通过摇号的方式确定。8月2日,汉滨城管分局、汉滨公安、汉滨区市场监管以及新城街道办等多部门联合对东坝内环路(四桥)马路市场进行专项整治。从即日起,此处便民市场正式设立,设置170多个摊位规范经营。8月3日晚,记者在现场看到,城管、街道办、社区等部门正全力维护现场秩序,保障市容环境,虽然仍然属于“马路市场”,但整治成效初显,群众和经营商户普遍反映较好。
整治后行车通畅,路边摊点规范有序。
实习生 杨琴 摄
对于相关部门目前执行的措施,“柒士团”成员还在观望中。他们和众多小商贩一样,想给这座城市带来繁荣又不失文明的烟火气。
(文中“陈兵”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