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朦胧,灯光闪烁,远处传来几声鸡鸣,安静的城市开始苏醒。
大年三十凌晨四点半,汉滨区环卫公寓脚步紧促,人声嘈杂。
“拾掇好没?准备走啊!”任玉平贴上了提前准备好的春联和福字,穿上橙色工作服,一边拉拉链一边招呼任玉根。因为工作性质特殊,环卫工人们吃过“早饭”,收拾停当,装备齐整,下楼开启一天的工作。
节日期间市民居家活动增多,垃圾产量大幅增加。今天任玉平和弟弟任玉根被安排在一个组,协同作业。
因为是临时任务,今天等车的时间地点也有所调整,要提前半小时,还要再多走两个路口,兄弟俩一前一后加快了脚步。
宁要人等车,不让车等人。这是垃圾清运工的基本素养,却也有着任玉根的小“私心”。“我们来早一点,垃圾运完,中午就可以早一点下班回家过年。”
在中心城市,垃圾清运主要采取“压缩车直运+小型车辆转运相结合”的作业方式,15辆大型垃圾收集车24小时在城区主次干道巡回收运。大型车辆无法进入的背街小巷、居民小区、机关单位等区域,由36辆小型收集车配合城区两处垃圾压缩站,补充清运垃圾。
任玉平、任玉根兄弟俩就负责把小区、小巷、小收集点的垃圾装车运往压缩站。平常每天一般装运7车就能结束,春节期间工作量至少增加50%。
“一车20来桶,1小时左右装一车。”对于这样的数字,任玉平烂熟于心,所以下班回家吃团年饭最早也要到下午3点。
跟随垃圾收集车,我们来到老城街道一个小区,天还没亮,借助车灯的光照,兄弟俩迅速挂桶、清扫、消毒,15分钟完成一处垃圾点的收集。在开往下一个点位的时候,任玉平和司机汪师傅发生了分歧。
“那边去不得,水泥板断了。”汪金全是老任兄弟的新搭档,他对这一片不太熟悉,对于前进还是倒车,他有着自己的判断,但他不知道的是,这里刚刚完成了老旧小区改造,一个周以前那块断板就已经修复完好。
作为城市“美容师”,59岁的任玉平和57岁的任玉根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近30年,每年春节都这样度过。环卫工人精心扮靓安康,也亲眼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化。司机汪师傅说:“现在这个活儿越来越精细,所以会繁琐一点,但也体现了进步。”
类似这样的老旧小区,改造前,垃圾清运是个难题,由于收集车进不来,任师傅他们就只能一桶一桶拉到小区门口装车。这样做不但效率低,也容易造成垃圾遗漏、抛洒,污染环境。
2022年,安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全面提质,基础设施、管理秩序、城市面貌全面升级。由汉滨区实施的85个老旧小区已改造完工,这对环卫清运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己认真一点,垃圾装车完毕,地上打扫干净,然后再仔细消毒。”任玉根说,凡事只要认真,就一定能干好。
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工作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单调、枯燥却一点也不“乏味”——垃圾气味很大,冬天还好一些,夏天才是真正的考验。兄弟俩回忆起27年前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正是三伏天,由于设施落后,垃圾乱丢,第一次上“战场”,弟弟任玉根吐了一地,好几天才缓过神来。
如今,他们早已适应,且养成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年来,单位也会按时发放口罩等劳动保障物品,每年还会组织工人体检,这让老任兄弟干劲儿十足,即使过年值班也毫无怨言。
“走到哪都给弄干净,市民反映好,一听到这话我就心里高兴。还要再努力,继续提高工作质量。”任玉根说。
和任玉根一样,任玉平也不喜欢说“脏了我一个,干净千万家”这样的话。“只要身体好,我就一直干下去。”他说,任何工作都必须付出,选择了这一行,他们就没有后悔过。让城市干净美丽是环卫工人的本职,而市民的一句好评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