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安康中心城区江北办前张岭社区居民蒯乃霖的家里上演了温馨的一幕,刚刚从幼儿园回来的儿子,拿着玩具车里取下的电池说,“妈妈,你看,这个废旧电池,是属于有害垃圾,我要投进有害垃圾桶里!”“真棒!你就是小小环保卫士!”“爱护环境,人人有责!我又获得了一枚印章!”蒯乃霖和儿子边做游戏边开心地说着。
2022年来,汉滨区江北办前张岭社区扎实推进社区垃圾分类示范点工作,利用宣传展板、横幅、电子显示屏循环播放宣传标语、宣传彩页、入户宣传等方式,全方位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日常生活中,可回收的垃圾分为一类,厨房的菜叶子、厨余、不要的饭菜分一类,其它垃圾像是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就放到另外一个垃圾桶里。可回收垃圾可以变废为宝,有害垃圾统一分类处理,可以减少对社会的危害。”蒯乃霖说。
据统计,目前,前张岭社区累计制作垃圾分类制作宣传展板15个,横幅10条,分类投放提示牌23个,发放宣传彩页800份,开展垃圾分类讲座7次,总户数3412户,入户宣传3125户,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明显提高。
“刚开始宣传垃圾分类的时候,大家都不太理解。后来经过大力宣传,慢慢劝导,大家会在家里把可回收的和不可回收的垃圾分开,然后分类扔到垃圾桶。现在,大家都能够接受这个垃圾分类。”刘彩玲是前张岭社区的一名垃圾分类劝导员,她见证了小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由抵触到主动配合的过程。
在前张岭社区,和刘彩玲一样的劝导员共有12名。每天,她们会分早上和下午两个时段在小区的23个垃圾分类收集房的相应点位,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居民将分好的垃圾放到合适的垃圾桶。
“下一步,社区针对垃圾分类工作,还将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入户宣传力度,还有就是定期做好垃圾分类劝导员的培训,让辖区居民人人都知晓垃圾分类,支持配合垃圾分类。”江北办前张岭社区监委会主任周多华说。
“现在就是分类,一般就是可回收的和厨余都是单另在分着的。这样分类,肯定好,可回收的可以节约资源,免得厨余和可回收的弄到一起了,不利于环境保护。”香溪社区居民张安庆说。
自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香溪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用“红色党建”领航“绿色生活”,组织辖区党员、网格长、志愿者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培训会和宣讲会,落实党员包户台账,发挥党员模范带动作用,累计发放倡议书1000多份、宣传彩页800多份,辖区群众垃圾分类知识知晓率不断提升。
“人人既是垃圾制造者,也是环卫保洁员”“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如今,无论是前张岭社区、香溪社区,还是现代城社区、西大街社区、任家坝村、牛岭社区、黄沟社区等社区,垃圾分类理念正在全民心中生根发芽,推动整个中心城区垃圾分类工作有序进行,大家的居住环境也越来越洁净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