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铱,女,汉族,2007年出生,平利县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她勤奋好学、文体兼修、诚信守规、谦逊有礼,是学校的好学生;她文明有礼、孝老爱亲、懂得感恩,是家庭的好子女;她勤俭节约、自立自强、信守公德、助人为乐,是社会的好公民。她是一个立志高远又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又百折不挠的时代好少年。先后被评为陕西省“美德少年提名”、安康市“优秀少先队员”和“优秀班干部”等荣誉称号, 参加安康市第二届中学生英语风采大赛荣获团体二等奖。多次在平利县“农商银行杯”征文大赛等活动中屡获佳绩。
勤奋好学,文体兼修。自入学以来,她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严于律己,每学期总被推选为班级管理骨干,在学校、班级活动中,多才多艺的她既是表演者又是主持人。不仅学习成绩在年级、班级名列前茅,还能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堪称同学楷模。她说:“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习能使人获得知识,获得智慧,而运动能锻炼人的体魄,塑造人的意志。”因为中学阶段的学习对人生尤为重要,她经常鼓励同学们认真学习,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还要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坚持学习娱乐两不误。
诚信守规,谦逊有礼。群星璀璨,她积个人之长,成集体之慧;百舸争流,她修身养德,树文明班风。她用谦谦之礼谱写着校园和谐的旋律。她把集体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内省自律,坚持不懈,她追求着这种境界,汇成一种心灵的力量。她说:“早上按时起床,按时上课,课间生活坚持运动有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她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严于律己,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正视自己的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进步。在学校组织的“学雷锋,见行动”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中担任学生队长,还主动承担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帮助老爷爷老奶奶打扫卫生。宁静致远,谦逊有礼,她用实际行动彰显着平中学子的优良风范。
孝老爱亲,常怀感恩。骨肉之情乃人之常情,百善孝为先应绵延传承,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她本着“孝”一字,为长辈做力所能及之事,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她每周都会抽时间回爷爷奶奶家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爷爷脑溢血恢复后行动不便,她一有空就坐在爷爷身边,陪爷爷聊天解闷,给爷爷讲故事、唱童谣、背诗文。她本着“敬”一字,体味师长辛劳,尽管已离开就读的小学升入中学,假期依然会抽时间去探望以前的班主任老师。她让我们真切明白,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这一份执著,这一份坚持,为青春平添了无限亮色,也为平中学子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勤俭节约,自立自强。她牢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她说:“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无关富贵贫贱;勤俭节约是一种习惯,要融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实践之中”。在学校组织开展的“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光盘行动中,她总能率先垂范。当看到有同学没有关掉教室的电源、厕所的水龙头时她经常主动上前去关上。面对生活中的曲折,她并没有低头,更没有放弃,反而学会了坚强;在荆棘载途中,她懂得了自尊自强、自信自立。为着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她用蹒跚的脚步一步步坚定的前行。她还经常鼓励其他同学:“风雨过后就是晴天。”
信守公德、助人为乐。“雪中送炭三九暖,助人为乐众称羡”。从小到大,书上的故事、周围人的故事、感动中国的故事,都深深地影响着王梓铱同学的成长。在她看来,古时候的神笔马良,上世纪的雷锋叔叔,都与自己并不遥远,他们的事迹感动着自己,他们的精神感染着自己,激励自己更多地关注和帮助周围的人们和身边的世界。还记得那年冬天,班上的同学身体不适,上课时没忍住吐在了教室里,气味非常难闻,其他同学都捂住口鼻,迅速离开。王梓铱却用纸巾抹布把地上的污秽先弄干净,然后拿起拖把拖了好几次,直到地上干干净净。其他同学说她傻,她却一如既往的做着这样的傻事。班上的同学摔断了腿,她充当同学的“拐杖”,不仅护送同学上楼下楼,还坚持护送同学上学放学,直到同学的腿痊愈。
虽然在父母师长的辛勤培养下,自己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她认为这是不够的,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她表示还要脚踏实地,戒骄戒躁,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在学习中求进步,在活动中求积极,认真而努力地做好学校和班级交给她的每一件事,带着激情和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真正做到“少年不负家国志,砥砺奋进正当时”。
这就是平利县中学的王梓铱同学,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在平利县中学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张扬并举,示范引领与专业成长并重”办学理念的熏陶下,在全体教职工的无私奉献下,会有更多像王梓铱同学这样既普通又平凡的中学生涌现出来,敢做积极有为之事,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