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高度,确立了教育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地位,对教育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密集出台文件,对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做出顶层设计。
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我县考察工作时做出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和“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重要指示,为我县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注入了前进动力。如何把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推动县域经济和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重大而又现实的课题。
一年来,我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来安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扛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责任,坚持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美、缺于劳”教育问题入手,立足乡村教育实际,深化产教融合,在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和研学实践工作上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在推动校内教育校外教育有效衔接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和研学实践是落实五育并举的应有之义。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劳动教育和研学实践在引导中小学生从小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精神、养成劳动习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和研学实践是贯彻中省市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2016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对研学旅行工作进行安排和强调。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劳动教育做出专题部署,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势在必行。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和研学实践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必然要求。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和研学实践是推动五育有效衔接,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顽瘴痼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和研学实践是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有效载体。我县是女娲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最古老长城留存地、革命先驱廖乾五的故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绞股蓝原产地,被誉为“中国最美丽乡村”,良好的自然生态、厚重的历史文化、特色的产业模式,构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资源,在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按照“构建三位一体格局、打造‘五小工程’体系、推行‘五个一’机制”的“355”工作思路,有力推动了中小学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工作的落地落实。
一是强化政府统筹,构建三位一体格局。县政府先后印发了《平利县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方案》《平利县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和部门帮扶责任,先后多次召开政府常务会、县长办公会,研究部署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工作。深化产教融合,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支持鼓励规模企业依托园区投资建设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基地,全面建成3个省级研学基地,3个市级基地。引导广大学生家长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注重学生卫生、劳动习惯的养成,开展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学生自立自强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开足劳动教育课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坚持课堂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构建日常生活、生产、服务性劳动相结合的劳动教育体系。努力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劳动教育和研学实践三位一体工作格局。
二是推进五育融合,打造“五小工程”体系。大力实施“小能人、小农人、小工匠、小艺人、小红星”为主题劳动教育“五小工程”。实施“小能人”工程。以日常生活劳动为重点,教育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处理学习和生活中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强化劳动意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实施“小农人”工程。以生产劳动为重点,科学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让学生适当参加生产劳动,了解基本的农业生产知识,认识劳动新形态,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正确劳动价值观;实施“小工匠”工程。引导学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强化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增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自信,教育引导中小学生,特别是职业教育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实施“小艺人”工程。融合美育工作,开展陶艺、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通过劳动,让学生掌握1到2项劳动技能或艺术特长,不断建构文化自信;实施“小红星”工程。通过引导学生参加校园义务劳动、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三是压实工作责任,建立“五个一”机制。一是一个领导小组统筹。县政府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及时研究解决研学旅行的困难和问题,切实保障研学旅行活动的顺利开展。二是一名县级领导挂帅。由一名县级领导牵头,统筹负责各研学基地的项目建设、课程开发、运营管理等工作,定期召开办公会安排部署研学旅行重点工作,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基地开展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责任,随时跟踪督办。三是一个工作专班负责。为每个基地组建一个工作专班,由县教科局一名科级领导负责,抽调县文旅局一名干部协助,配备研学校长、研学副校长、课程建设指导员、专职研学辅导员、兼职研学辅导员和安全员,全面负责研学旅行基地的运营管理、课程开发等工作。四是一名资深校长牵头。每个基地配备一名管理经验丰富、退居二线的校长担任基地研学校长,指导研学基地按照规范要求加强基础设施、研学课程等软硬件建设,健全研学旅行活动的相关管理制度,负责研学旅行活动的组织管理,提升研学基地服务保障水平。五是一名业务骨干指导。每个基地落实一名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省市教学能手,全面负责各基地研学课程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研学课程,指导加强基地研学辅导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下一步,我县将抢抓市委支持平利建设乡村振兴先进县工作机遇,深入践行“两山理论”,落实“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重要指示精神,更好地呵护和开发绿水青山自然生态教育资源,全面推进研学旅行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全面提档升级,努力把我县打造成为陕南研学旅行的特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