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安康文明网>新闻动态>文明要闻 > 正文内容

中央文明办发布2021年4月“中国好人榜”,安康唐方清光荣上榜!

2021-06-04 17:51 来源:
字体大小:【

近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021年4月“中国好人榜”,陕西共有6人光荣上榜,安康唐方清光荣上榜!

好医生扎根山区30余年守护健康惠乡亲敬业奉献好人——唐方清


  唐方清,男,1970年4月生,陕西省岚皋县孟石岭镇易坪村村医。

  在岚皋县孟石岭镇易坪村里,有这样一个人,他一生兢兢业业,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他一直坚守本心,用双脚丈量着大山里每个村户的距离;他多年默默奉献,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守护着当地村民的健康。他,便是唐方清,一名坚守大山深处30余年的乡村医生。

  精练医术

  从小,唐方清就对中医抱有着浓厚的兴趣,18岁的他在这个封闭的小山村里已经跟随爷爷唐太君老先生学习了五年的针灸推拿,继承了爷爷的医术。随后,在东岭村民委员会的推荐下加入赤脚医生队伍,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

  1991年,唐方清经历了五年的行医生涯后,深深感受到自身医学知识的匮乏,为了充实自己、提高业务水平,唐方清几经思量,决定即使借钱也要通过函授班自学中医。虽只是短短两年时间,共一千余元的函授费用便让每个月工资只有十几块的唐方清硬是勒紧裤带,咬牙偿还了五年的时间。

  2007年的时候,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在岚皋县针对乡村医生招生,面对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一直渴望学习的唐方清放下一切,毫不迟疑地报了名。此时的他已年近四十,但终于如愿以偿地走进了正规的学校,开始了系统、全面的理论学习,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唐方清分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将自己二十年的实践经验与学习的理论知识不断融会贯通,使医术有了飞跃式的提升。

  爱岗敬业

  1986年,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唐方清仅带着一个帆布包、几十支银针、一个防疫接种箱,翻山越岭,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大山里村户家的距离,缺少药材,他便通过挖掘炮制深山中的草药为乡亲们治病。工夫不负有心人,很快,村里人都知道了赤脚医生唐方清的名字,平时家人头疼脑热,肚痛脚麻都会去请他。

  到了2016年,席卷全国的“精准扶贫”工作也温暖照耀着唐方清所在的小村落,这年,曾经的东岭村易坪村合并为易坪村,国家对唐方清的卫生室进行了改造升级,建成了全镇第一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全村辖区16平方公里,1022人,青壮劳力多数在外务工,留守老人和儿童较多,精神病人3人、高血压病人175人、糖尿病人51人、65岁以上老人175人、残疾人100人、签约管理贫困人口189户574人……这些数据,每户家庭情况,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唐方清早已烂熟于心。

  医者仁心

  身为医者,唐方清一直谨记“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的古训。村卫生所面向的是农民群众,面向的是弱势群体,于是实施了减、缓、免的收费规定,对经济困难的村民减免医药费10-20%,一时带钱不足的患者可先取药治病,下次来诊时再还欠款。别人问原因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人不能忘本,不能站在钱眼上。这些年我总是想,是乡亲们推荐我当的乡村医生。我不能事事算计自己的得失,而要把工作做好。”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9年的腊月,深山的小路被冰雪覆盖,距离唐方清家约5公里开外的邓某一大早就来找唐方清,说自家7岁的小孩已经拉了十几天的肚子,在中心卫生院打了几天针也没有好转,听说唐医生擅长小儿推拿,并且刚好放寒假,就一大早来请。唐方清听后连早饭也没顾上吃,在鞋底套上防滑的草绳,便急匆匆赶到了邓某的家,经过连续三天推拿,邓家的孩子逐渐好转。

  在易坪村十二组的尽头,住着一位患有高血压的老人——老刘。老刘家住深山中,地处偏远,开车到达公路的终点后,还需要再走两公里的小路才能到老刘家小院,但年复一年,唐方清每月都会上门为老刘测量血压、指导服药,无一疏漏。年初老刘突发脑梗,经市中心医院治疗后长期在家卧床休养,连续四个月的时间,唐医生每周坚持上门随访、询问病情,一直到老刘去世,而老刘枕边手机拨出的最后一个电话号码显示的是唐医生。

  还有村东头的老杨、七组的老陈、一组是老吉……只要有需要,都是随叫随到,这就是唐方清的工作常态。易坪人的电话本,不管是留守在家的老人,还是在外拼搏闯荡的年轻人,都肯定存着唐方清的电话。

  古语言“行医一时,鞠躬一生;不求闻达,但求利人。”唐方清是真正做到了这一点,通过自己的医术与医德受到了人们的信任与喜爱。他常说:“医者,先做人,后行医。”在乡村行医生涯中,他始终把医德作为乡村医生的灵魂,作为人生行事的标杆。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