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时分,漫步在汉阴街头,满城灯火,处处欢歌,颇有“火树银花不夜天”的韵味,这里的一街一景、一园一亭都于靓丽之中彰显着这座城市固有的精神气象和文化特性。
诚如一位外地客商所言,县城变得越来越有档次和品位了,亮点多了、人文气息浓厚了!
与之相伴的是,近些年来,汉阴相继取得包括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家训文化之乡、省级文明县城、省级森林城市、省级平安县城、省级双拥模范先进县等在内的多项荣誉称号。2020年度被评为全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市、区)——区域竞争力”奖,并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一项项殊荣,不仅是“十三五”期间城市建设的最好佐证,也为实施“十四五”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断扩容提质,充满现代气息的文明之城有了新内涵
纵观“十三五”时期的汉阴县城市建设,感受最深的是县城不断扩容,骨架不断拉大,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基础设施承载力不断增强,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文明之城有了新内涵。
据该县住建局局长李鹏介绍,“至‘十三五’末,城镇常住人口达11.3万人,县城人口8.2万人,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8.0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5.2%,城镇化进程稳步向前推进。”
县城除开原来的老城区三纵四横、“七街八巷”的主街道外,南区24条市政道路,道路网络进一步优化,总长达到35.29公里,城区道路总长达到66.4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5.01平方米;县城停车能力逐步增强,新增停车位300个,不同程度舒缓了城市之堵。
这得益于汉阴县委、县政府的高点站位,把城市建设纳入到“1533”战略的首要位置,即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五大园区三大产业三大基地,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与此同时,该县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完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实施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容项目和县城垃圾填埋场二期扩容项目双开工。实施管道改造工程,新增排水管网长约9公里,城区排水管网总长达99.72公里,污水处理率达到96%;实现天然气次高压管道全线贯通,县城天然气气化率达到60%,燃气普及率达到98%。
随着基础建设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蒸蒸日上。县城居民住房品质显著提升,危房改造全面完成,聚焦脱贫攻坚,坚持尽锐出战,持续精准发力,完成了全县8万余户农村住房安全排查工作,危房改造5740户,危房改造数量居全省第二;共新建安置住房1822套,住房条件改善直接受益人群8000余人。先后争取棚户区改造项目7个,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配套项目6个,建成棚户区改造项目1个550套,开工项目6个,先后建成一大批精品住宅小区,商住小区开发建设面积达到129.2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9.33平方米。近五年来,通过积极争取棚户区改造、世行贷款、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机遇,为县城扩容提质提供条件。
常态化管护, 擦亮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生态底色
该县在2016年、2019年两度被表彰为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这其中主要因素就是坚持“底线思维”和绿色发展,把低碳环保和城市治理纳入到各级各部门的工作目标任务年度考核之中,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机制。
五年来,狠抓扬尘治理,扎实推进“铁腕治霾”,坚持绿色循环发展。完成建筑节能改造1.25万平方米,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以上,建筑节能工程进场材料复验率100%;严格落实建筑工地“6个100%”和扬尘治理16条措施,视频监控系统、空气自动监测仪配备率均达到了“双百”。
“通过各级齐抓共管不懈努力,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扬尘污染不复存在,给我们带来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千里迢迢山从东聊城来汉阴县城投资兴办家具装潢公司的祁贵成老板频频点赞。 祁贵成之所以会竖起大拇指,无不得益于城市管理维护。对此,县城建执法大队黄睿给出一组数据:“我们严格坚持‘每日机械化清扫4次以上、洒水6次以上、喷雾抑尘3次以上,每周冲洗人行道不少于5次’的作业标准。5年来新增城市清扫保洁面积17万平方米,新增面积全部实行机扫。”
近期,该县城关镇依托“321”模式,创新形式,制作“流动红旗”来评比好的小区及帮联单位。家住凤凰大厦小区的欧阳先生说:“自从开展了创先争优评比活动,我们小区的住户更加文明了,环境卫生更好了,大家生活也丰富多彩了。”
近年来,汉阴县城的城区绿化覆盖率为41.5%,城区道路、主要河流湿地绿化率达100%,城镇机关和村庄绿化覆盖率分别为100%和42%,人均公共绿地11.79平方米。持续开展蓝天、碧水、青山、净土保卫战,加大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空气优良天数平均340天左右,单位GDP能耗下降2.3%,森林覆盖率达67.5%,已全部达到省级森林城市创建五大类40项指标标准。同时加强公园绿地建设,新增绿化面积21.12公顷,城市绿地规模、质量、品质明显提升。
全县选聘2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担任城区和集镇保洁员,设立公益性岗位,划定责任区域,落实“四自一包”,挂牌公示管理,实时清扫整治,垃圾清扫收集达到了日常化。以推进“志智双扶”新民风建设为载体,创新“收集分类、定点兑换物资、企业补贴差价”的垃圾积分制管理模式,博元实业年投资20余万元,推行垃圾积分制管理模式,通过制定分类标准和置换要求,采取积分换物,鼓励市民自觉自愿进行垃圾分类,同时积极开展无工业污染“上山下乡”“垃圾围坝”现象。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和回收利用体系,以城关镇、涧池镇为试点,打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点41个。累计投入资金900万元,购置户用双色垃圾分类桶2万个、240升双色垃圾分类桶4000个、壁挂式垃圾箱800个,垃圾分类厅200处,垃圾清运车辆80辆。
“近几年来,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朱鹮,经常三五成群约在县城月河畔戏水,这不仅给我‘就地取材’提供了素材,也说明县城生态环境愈来愈好了!”汉阴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陈浩难抑激动之情。
建管结合,说起城市美化的长效机制,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显斌介绍:“强化督导指导检查,由县委文明办牵头,县创建办配合,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实地督查,建立‘提醒预警、整改销号’常态机制,加强创建目标、责任、过程、结果监管,实行‘绿黄红’三色管理和‘三个一律’夯实责任。”
久久为功开新局,打造“宜居、干净、文化、畅通”“四个城市”
“抓好文明县城工作,要放在与抓脱贫攻坚和经济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同考核同部署同安排同督查,细化量化,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充分利用‘321’基层治理模式,来经营城市和文明县城发展。”正是有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汉阴县委书记周永鑫前瞻性认识和工作细化夯实,才有了省级文明县城顺利通过复审。
该县以建设法治交通为目标,加强城市道路执法监督,对城市环境进行重点治理,健全交通路政、公安交警、公路沿线乡镇等多单位联勤联动机制,对公路违法搭建、违法堆放、占道经营、涉路施工等行为进行专项整治。近年来,拆除违法建筑、违法棚屋、地面构筑物近5000平方米,拆除各类广告牌800余块,清理路边堆积物近200余处。开展涉超集中整治行动12次,检查检测运输车辆2万余辆,对超限超载车辆实施卸载和处罚,卸载及卸转货物计重1000余吨,查处纠正非法改装车辆5台,辖区内违法超限超载行为得到有效控制。
“十三五”以来,该县高度重视城市交通安全,扎实推进“平安交通”建设,深化“千灯万带”示范工程,在城区公路和街道交汇处、平交路口、学校、幼儿园门口路段安装警示标志和减速带。5年来累计增设和修复安全波形护栏近500千米,增设和修复公路标志标牌1500余块,设置广角镜120余个,设置减速带150余条,对巡查发现的90余处安全隐患进行了处理,对上级交办的5处安全隐患点及交通顽瘴痼疾点整治销号。
此外,该县以行政村通客车为兜底性指标,坚持“以城带乡、以干带支”的思路,在月河川道积极推广城乡公交,采取政府适度补助的模式,延伸县城公交线路,把公交与易地扶贫搬迁小区、社区工厂、工业园区相连接,使市民下乡、农民进城更加便利。
该县加快城市化建设,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全面优化城镇功能布局和空间形态,形成主城区、副中心、新集镇、美丽乡村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统筹推进“改造老城、点亮东城、完善西城”城市建设,构建形成“一河两岸三区”的城市发展格局,着力打造“宜居、干净、文化、畅通”“四个城市”。
据悉,2021年将对县城9处老旧小区实施改造计划,涉及35栋楼697户居民。“十四五”期间,全县申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涉及222栋87个小区的5900户居民,改造面积达66.92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