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安康文明网>思想道德建设>身边好人 > 正文内容

杜冬冬:防控疫情 一线有我

2020-04-17 17:34 来源:
字体大小:【

杜冬冬,男,汉族,1985年12月出生,陕西咸阳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现任安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党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生物检验科副科长,微生物检验中级职称。

一、敏锐的嗅觉,在疫情前期沉着应对

2010年工作以来,他凭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迅速成为科室业务骨干,主要负责Real-time PCR检测和病毒分离工作,对实验流程和操作早已烂熟于心。

早在疫情之初他就一直关注,当病原确定那一刻,他立刻查阅冠状病毒相关知识,问询厂家检测试剂盒的情况并购买以做储备。前期他设置PCR仪运行程序并进行预实验,带领科室同事学习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案、练习个人防护服穿脱;带领科室同事优化收样、检测、报告流程。他还特别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告诫大家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他还关注实验细节,细化到一支枪头、一个PCR反应管、一张纸在实验完成后如何处理,因为他知道,中间环节不能出问题,实验人员的安全是第一位。

二、身先士卒,用青春践行最美誓言

1月21日傍晚,实验室收到样品之后,他对同事说:“你进两边的房子配体系和看结果,那里相对安全,我来处理样本,这些流程我最熟悉。”“可是你没戴眼镜看的到,要不我来吧?”“没问题,别和我抢。”要知道样本可能是含有大量病毒的传染源,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但是他并没有退缩,这一进去就是7个小时,期间他还不断叮嘱同事要小心操作,注意生物安全,感觉不舒服就出去。阳性,他们反复三次最终确认,出来时已经凌晨3点了,他累得一屁股坐在地上,从这一天开始他就很少回家了。

穿戴三级防护的他很少戴眼镜,400多度的眼镜取掉后看近距离的字都有点模糊,但是在实验过程中他的手很稳,像往常一样。这些都源于成千上万次实验的反复锤炼和对实验环境的熟悉。在这个实验室他待了太久,用他的话说就是“这个实验室的每一寸都扎根在我的心里,我闭着眼睛也能看到东西在哪里”。

负压实验室对人的消耗非常大,通常一干就是6、7个小时,因为防护物资紧缺,进实验室后不能吃饭、喝水、上厕所。大家闻之色变的病毒,在他眼中是“珍贵”的劲敌,每次拆开包装时都有种拆炸弹的感觉,小心翼翼,唯恐动作太大产生气溶胶。待大部分操作完成,他都让别人先出,他等到实验完成判断结果后再出来,那时候已经饿的话都不想说,累的腰都直不起,简单收拾后边吃泡面边反馈结果,这已经成为常态。

他还不断给科室其他同事打气,让大家要有信心。“我们拥有全省最好的PCR负压实验室,拥有最好的操作人员,我们把提取仪放在安全柜里,我们经过了无数次的防护服穿脱演练,应对了无数次的疫情。这个病毒虽然可怕,但是只要防护到位,不可能被感染;我们都是80后,正值青春,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现在,青春是用来的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如果现在不扑上去,不干些以后可以回忆的事情,那肯定要后悔。”

三、家人的支持,是努力工作的坚强后盾
    短短二十多天,他鼻梁红了、肿了;手粗糙了、过敏了;瘦了、轻了10斤;做完声带手术原本需要好好休息的他,声音又哑了,但是他仍然每次都是第一时间冲进实验室、最后一个出来,有时甚至给家人连个微信都顾不上回,只有在深夜才和妻子交流,妻子安慰他说家里有我,不要担心。这段时间他总共回过3次家,其余时间都是在实验室。

记得疫情刚开始时,4岁的儿子问他:“爸爸,你去干嘛,你晚上回不回来?”他想了下,说:“爸爸是去保护像你一样需要保护的小朋友和他们的家人,等爸爸回来了再陪你玩,再抱你。”

是的,唯有家人的支持才能让他无后顾之忧,因为他知道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一名疾控检验工作者,面对样本唯有快速、准确,不放过一丝可疑,才能更有利疫情防控,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