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回报,不图感恩,用生命守望生命,用大爱守望汉江。”在汉江穿城而过的汉滨区,活跃着一支汉江救生队。100余名队员常年自发在汉江值守,一次次与“死神”夺命,救援溺水人员,先后开展义务救援抢险45起,施救54人,涌现出崔义胜、周云康、张明俊、黎源等一批“中国好人”“陕西好人”。
一个人感动一群人,一群人影响一座城。救生队员说“没有什么比救出一个个鲜活生命更有意义”,网友们说,救生队已是这座城响当当的正能量品牌。
汉江救生队的事迹,只是“厚德汉滨”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汉滨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强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厚德汉滨”建设,传承革命老区“红色基因”,打造“好人之城”,引发 “好人文化”效应,唱响了全社会广泛参与的“道德曲”,道德模范不断涌现,凡人善举层出不穷,凝聚了人心,激活了发展正能量。
畅通道,好人好事竞相涌现
一座用道德力量“铸造”的城市,才是文明之都;一座用凡人善举“打底”的城市,才是好人之城。
为让更多的凡人善举从“幕后”走向“台前”,汉滨区从政治关爱、物质奖励、道德教育、舆论推动等多方面激励多做好事、勇做好事,坚持广开渠道,采取好人发布、活动评选、线索推荐等办法,发现好人、推荐好人、宣传好人。全区所有的机关单位、社区学校、军营企业等地均设立“善行义举榜”,定期发布身边好人,做到全方位、全覆盖。让许多身边的好人好事竞相浮出水面,推动“好人现象”形成“森林效应”。
持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在媒体开设专栏,刊登活动启示,号召全民参与。整合网络、电话、短信等多种媒介资源,广泛开通好人推荐渠道,向中省市推荐“身边好人”100多人,提供各类好人线索近万条。
全区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好人层出不穷。他们中有爱岗敬业,待生如子,关爱留守儿童,并将10万元马云公益基金西部最美乡村教师奖捐赠给汉滨区红十字会的教师丁茂洲;有10年无偿献血40余次12000多毫升,挽救了40多条生命的张秀忠;有先后5次冒着生命危险,从汉江及支流河道奋不顾身地救出5条鲜活生命的见义勇为英雄崔义胜;有拾金不昧的公交车司机张祥勋;有25年来,用一腔热情倾注社区工作,为群众办实事的基层党员干部马英;有20多年来无怨无悔照顾瘫痪在床的奶奶和婆婆的郭伟……
“每个先进典型都是汉滨人的一面镜子,是汉滨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汉滨人干事创业引领发展的力量源泉。”区长范传斌说,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彰显着“重信义、敢担当、创大业、爱家乡”的新时期汉滨精神。
涵养“道德沃土”、凝聚“德善因子”。在争做“最美汉滨人”活动中,汉滨以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通过对先进典型人物的选树,用身边事影响身边人,用“最美汉滨人”打造“最美汉滨魂”,凝聚起向上、崇善、爱美的强大正能量。连续举办四届道德模范和“最美汉滨人”评选表彰活动,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中国好人5人,省级道德模范4人、提名奖2人,陕西好人11人,市级道德模范28人、提名奖2人,安康好人53人,市级文明市民411人,表彰区级道德模范159人、最美汉滨人30人、区级文明市民91人……
搭平台,身边好人照亮人心
好人之火可以“燎原”。为放大“好人效应”,汉滨区坚持打造评选、学习、宣传平台,用一个个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身边好人感召人、影响人、带动人,让更多的人自愿加入到了好人行列。
坚持评选交流,推出模范典型。一直以来,汉滨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把选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发动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推荐凡人善举,选树先进典型,形成了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文明家庭、新时代好少年、身边好人等层次丰富、特色鲜明的“最美”系列品牌。汉滨区已连续开展四届汉滨区道德模范、三届“最美汉滨人”、两届汉滨十佳青年,开展最美医生护士、最美扶贫人、最美税务人、最美消防卫士、最美快递员、最美文艺工作者、最美法官干警、最美环卫人、最美公务员等“最美”系列人物评选,涌现出一大批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学得来的“群英谱”。
占领舆论阵地,形成强大声势。汉滨区坚持把媒体镜头聚焦好人、把版面让给好人、把舞台留给好人,让好人领唱“善行之歌”。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和微博、微信、贴吧等新媒体,开设身边好人专栏、拍摄《最美汉滨人》系列电视宣传短片,对评选出来的各级道德模范、好人进行宣传推介。全身心投入预防和干预少年犯罪工作用母爱温暖失足少年的“法官妈妈”郭乾芳;大山深处50载守护村民健康的“父子村医”谭英森、谭忠明;脱贫路上的“夫妻民警”宋双双……一个个好人故事在汉滨传扬。
做足社会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坚持把开设道德讲堂、设立道德评议“红黑榜”作为文明创建评选的必检“科目”,出台《关于在全区开展道德评议活动的实施意见》,着力整饬当前社会中存在的无视社会秩序、公序良俗原则和部分企业诚信缺失、公德失范的现象;职业道德中存在的不忠于职守、不讲诚信;家庭生活中存在的个人责任缺失、不孝敬父母、夫妻不和睦、邻里不和谐等突出问题。整饬社会中存在的婚丧喜事大操大办、低俗恶搞之风,人情消费攀比之风,业余生活赌博玩乐之风,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成为新风尚。今年以来,全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先后举办道德讲堂1600多期、制作好人宣传展板500余块,开展好人事迹巡回宣讲28场次、拍摄制作好人事迹专题片20余个。在地方文艺《香溪》刊发道德模范事迹,并通过微电影、小品、流动道德讲堂等形式,让典型事迹传遍千家万户,使先进典型在社会上受到尊重。
汉滨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伟介绍,该区在“厚德汉滨”建设中着力实施了四大道德工程:实施“立德工程”,实现道德标准设立的再规范;实施“明德工程”,实现道德宣教水平的再提升;实施“行德工程”,实现道德实践活动的再拓展;实施“崇德工程”,实现道德回馈机制的再完善。建立三项长效机制:即多层级化的推荐机制,掀起“发现身边好人”的热潮;多媒体化的宣传机制,形成“人人点赞好人”的学习氛围;多样式化的表彰机制,激发“好人有好报”的强烈共识。
一个好人就是一个正的“能量源”,一群好人就是一个爱的“反应堆”。“好人效应”使该区志愿服务迅猛发展:全区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青年志愿服务总队、巾帼志愿服务总队、卫生系统志愿服务总队、教育系统志愿服务总队、生态环保志愿者服务总队等志愿者服务团体90余个,下设子团体60余个,志愿服务者由3年前8000余人新增到现在的66000多人,打造了汉江志愿者救生队、汉滨援少会、培新社区等多个最美志愿服务品牌,29名志愿者、11个志愿服务组织、12个志愿服务项目、10个社区受到中省市表彰为“四个最佳”,其中老城街道办培新社区荣获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凡人善举滋养道德生态。当一个地方乐善好施、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等成为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理念和行为方式时,真善美便会深深扎根和开花结果。在汉滨区委书记王孝成看来,实施“厚德汉滨”建设,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重在解决实际问题,把道德建设转化为民生工程,进而提升汉滨品味、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给尊崇,礼遇好人成为常态
“好多年都没做过体检了,只做了应该做的一点事,区上却给我们这么高的待遇,我感到非常荣幸!”近日,刚做完免费体检的爱岗敬业道德模范黄锋很是感慨。
而就在国庆前夕,县河镇瘫痪在床的当年勇救溺水大学生的见义勇为道德模范袁守善,迎来了区委领导再次登门看望,并现场为其办理残疾等级调升和健康体检,解决其家庭困难。
做好人,有好报。汉滨全力唱响“好人好报”道德强音。制定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奖励帮扶、礼遇优待措施,先后拿出30余万元对所评选出来的道德模范、最美汉滨人和文明市民进行奖励,为辖区149名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进行了免费体检。让好人在节日走访慰问、参观游览、医疗保健、公共交通、劳动就业等方面享受优先保障和相应待遇,让礼遇好人成常态。
除了精神上的表彰,汉滨区还探索建立道德模范关爱长效机制。设立“区域志愿者保险”,为汉江志愿者救生队100名志愿者购买保险,在志愿服务期间遭受意外导致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时,志愿者最高获赔可达到8万元。将参与道德实践活动情况作为对干部职工考核奖惩、评先树优、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建立爱心基金、走访慰问、医疗服务等制度,让道德模范在政治上受重视、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
短评:厚德需要长培
记者 李静
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水乳交融,抓好文化建设这个魂,才能更好地解决社会价值理念遵循存在的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我市新民风建设领风气之先,几年来扎实推进。“厚德汉滨” 是汉滨打造的道德建设品牌,是安康新民风建设中涌现出的汉滨特色做法。
要为这个做法点赞。不仅仅是因为树立起汉滨的品牌,更重要的,是在打造“厚德汉滨”过程中,通过“立德”“明德”“行德”“崇德”四大工程,系统性推进,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忌讳简单化、形式主义,最怕寄望一役之功、一蹴而就,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得实效,让道德成为市民的自觉遵循、行为规范。汉滨正是因为长期坚持,才取得了现在的成绩。
厚德必须长培,只有通过系统性推进,最终建立长效机制,成为社会治理制度,形成政府、社会、社区、干部、群众等方方面面的良性互动,“厚德汉滨”才能真正成为汉滨的品牌,从而有效支撑“好人之城”。